本网甘肃讯(臧秀娟)4月28日,从国家数据中心集群(甘肃·庆阳)“东数西算”产业园区了解到,庆阳数据中心集群以强劲发展势头,算力和招商引资居高速增长。2021 年 12 月 20 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四部委批复同意甘肃省启动建设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枢纽节点,甘肃枢纽设立庆阳数据中心集群,重点服务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区域的算力需求,打造面向全国的算力保障基地。庆阳数据中心集群规划建设标准机架80万架,平均上架率不低于65%,平均PUE值小于1.20, 直接网络体系全面联通。庆阳市把实施“东数西算”工程作为最大机遇、最大平台,围绕数网、数纽、数链、数脑、数盾“五数”体系,举全市之力、集内外之智,高质量、立体化推进“东数西算”工程。
目前,已集聚数字经济头部企业超 300 家,机架规模突破 3 万架,算力规模突破 5 万 P“大关”,到 2025 年底将实现“双十万”目标数字经济千亿级全产业链加快构建,以算力和“人工智能+”场景建设,带动大模型、智能制造、新能源、低空经济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落地,全力打造东数西算枢纽地,走出了一条以多产业、多场景驱动算力建设,以大算力集聚智算生态,以全生态拓展新产业、新场景的闭环互促、循环共进发展模式,跃升为全国八大枢纽节点中算力增速最快、增量最大、智算占比最高的数据中心集群。
庆阳是甘肃省唯一的革命老区。在中国革命史上具有“两点一存”的重要历史地位,以特殊的政治优势地位和光荣的革命传统有助于快速集聚红色数据要素资源,未来将积极承接国家红色主题数据资源和全国党政红色数据灾备,建设全国大数据中心战略安全基地。
这些都为构建数字中国提供有力支撑,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动力。庆阳市数据局集群有关负责人讲,庆阳集群目前的建设成效和下一步的发展目标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加力项目建设,抓牢机架算力“基本盘”。围绕做大集群算力规模,建立今年实施的28个重点项目台账,对数据中心、智算中心项目进行重点调度。针对项目落地的道路、水电、网络等要素保障,加快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累计完成投资9.2亿元,6月份将建成“五纵四横”的园区路网基础配套;布局“1+4+23”电网架构,首座330KV变电站开工建设;“绿电聚合”首批100万千瓦项目加快实施,推动园区电价大幅降低;推进确定性网络项目,年底前将建成庆阳集群内算力中心链接网络及庆阳至西安1Tbps双路由确定性网络。目前续建的4个、新开工的1个数据中心将支撑集群年底10万机架的目标实现。金山云、首都在线等算力企业持续加大投资,庆阳集群算力规模已达到5.73万Pflops,力争年底达到10万Pflops。
二是提质招商引资,抓牢生态培育“牛鼻子”。建立数字经济一体化招商引资机制,构建市县一体的招商工作格局。目前,全市累计对接数字经济企业4488户,签约1157户,注册376户,较去年底分别增加317户、109户、24户,汇聚WPS AI、DeepSeeK、Kimi等大模型训练推理落地。中科航工无人机生产线、超级马赫无人机生产测试基地、大庆九州维安“流星一号”察打一体无人机生产等低空经济项目落地,超芯电缆、易事特装备制造等制造业项目建成投产,算力产业带动智能装备制造、清洁能源、储能等多产业集聚发展。积极推进与南京、苏州、赣州等18个城市的“结对子”合作,构建算力协同调度机制,发挥庆阳集群算力“蓄水池”作用。
三是服务企业培育,抓牢产业发展“增长点”。实施服务业企业倍增计划,建立互联网、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120户企业培育库,按照清单式调度、保姆式服务、梯队式培育,推动企业入规纳统。全市信息传输、软件及信息技术服务业规上企业达到9户,一季度实现营收9.43亿元,同比增长62.5%,拉动全市营利性服务业营收增长48.5个百分点。东数西算产业园区8个纳统项目累计完成投资44.9亿元,今年完成固投7.97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59倍,拉动全市投资15.5个百分点,“东数西算”工程对全市经济的贡献度愈发凸显。
下一步,庆阳市将锚定机架、算力“双十万”(算力规模突破10万Pflops,建成10万架标准机架)年度建设目标,持续紧盯扩大规模主线任务,统筹推进招商引资、项目建设、要素保障、“数盾”建设等重点工作,加快推进人工智能、低空经济产业布局,构建“多产业协同、多生态互促”的发展模式,聚力打造全国AI算力高地、AI标杆城市和AI产业基地,加快构建数字经济千亿级产业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