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基层党建网——全国性党建工作学习交流、信息资源发布的基层党建新闻门户网
滚动新闻

综合报道

财政赋能向“新”求“质” 加力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

浏览:78059 次 发布时间:2025-04-24 15:57

本网青岛讯 为深入贯彻总书记对山东、对青岛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积极展现青岛市抓改革创新,促高质量发展的思路举措和生动实践,4月24日,青岛市政府新闻办组织举办“强信心 亮举措 促发展”主题系列发布会第十场,介绍“财政赋能 向“新”求“质” 加力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有关情况,青岛市财政局党组书记、局长鞠立果,青岛市财政局副巡视员李重春,青岛市科技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韩利军,青岛市工业和信息化局总经济师、一级调研员仲思卿出席发布会并回答记者提问。

发布会现场

总书记在视察山东时指出,“山东在推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发展新质生产力、完善现代化产业体系上大有可为”,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要求“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并作出全面部署。青岛作为山东发展的龙头,扛牢“走在前、挑大梁”的使命担当,市委十三届六次全会对发展新质生产力提出明确要求。市财政局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市工作要求,加强资源统筹,完善政策体系,聚焦产业升级、科技创新、财金联动等方面重点发力,为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有力支撑。

强化产业创新发展支撑,激发新质生产力发展活力

推动产业创新发展是培育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路径。青岛市财政局围绕构建“10+1”创新型产业体系,加强资金统筹和政策集成,推动以产业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

一是推动先进制造业培育“新优势”。修订出台加快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重点从支持企业发展量质齐升、强化产业创新支撑、支持产业转型升级等方面,强化财政政策支撑。落实好结构性减税降费政策,2024年支持制造业发展的减税降费退税114.2亿元。加大制造业企业技术改造支持力度,一方面,全力争取国家大规模设备更新政策,争取中央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2亿元,支持全市工业领域10个项目开展大规模设备更新,2024年累计发放设备更新贷款财政贴息资金近4000万元。另一方面,统筹资金加大技术改造奖补力度,2024年市级财政投向企业技改的资金达10.97亿元,带动全年工业技改投资增长8.9%,上拉全市投资增速1.1个百分点,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居副省级城市第二名。2024年,青岛市入选全国首批制造业新型技术改造城市试点,在全国先进制造业百强市排名中升至第6位。

二是支持新兴产业激活“新引擎”。将新兴产业园区作为打造产业新赛道的关键抓手,累计向虚拟现实、集成电路、新型显示、人工智能、生物医药及医疗器械、精密仪器仪表、绿色低碳新材料、氢能等8个新兴产业园区拨付市级资金14亿元,支持园区开展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承载能力,2024年8个园区规上企业营业收入超过1500亿元,营收规模过百亿的园区增加到3个。塑强创新型产业集群,推动智能家电、轨道交通装备2个集群向世界级迈进,仪器仪表、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2个集群入选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聚焦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制定加快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财政政策22条,市级财政累计投入超5亿元,助推全市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增长20%以上。入选首批国家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城市,统筹中央、市级资金4亿元,支持四个细分行业600家企业开展数字化转型。

三是推动海洋经济释放“新动能”。坚持把海洋作为高质量发展战略要地,积极争取青岛港作为离境港的启运港退税政策落地实施,退税时间提前5-20天,累计1104家企业享受政策红利,进一步提升青岛港作为区域性航运枢纽的地位作用。制定支持海洋经济发展综合性产业政策15条,累计兑现中央、市级财政资金1.4亿元,推动现代渔业转型升级、海洋装备提质增效和海洋人才招引集聚。制定现代海洋英才激励办法,集聚涉海高校和科研院所55家、海洋人才超37万人。制定海洋高能级研发创新平台建设支持政策,支持海洋智能装备、海洋信息等重点产业领域关键技术攻关56项,培育涉海高新技术企业502家,同比增长26.8%。

深化科技资金投入改革,增强新质生产力发展动力

近年来,青岛市财政局持续探索深化改革,着力优化提升财政科技资金使用效益,为推动科技强市建设夯实基础、做好支撑。

一是全力支持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强化科技强市政策供给,实施科技财政金融政策协同,引导带动社会资本向科技创新领域和科技型企业集聚。一方面,持续加大投入力度,建立市级财政科技专项资金稳定增长机制,自2025年起,市级财政科技专项资金连续5年增长10%以上,2025年已按增长15%的幅度安排预算。另一方面,不断优化支出结构,产业培育专项资金占比超过七成,引导社会资本更多投向新能源、新材料、基因技术、海洋科技等前沿科技和产业领域,支持开展前瞻性、引领性研究和技术攻关。

二是大力推进财政资金“拨改投”改革。探索财政资金股权投资新模式、新路径,聚焦科技创新、人才引育、种业振兴等领域分别设立“硕果金”“人才金”“种子金”,变“财政拨款”为“股权投资”,变“一次投入”为“滚动支持”,引导社会资本投早、投小、投科技,支持海洋创新药研发、超算运维、新能源山东实验室等重大项目,累计以10亿元财政资金带动27亿元社会资本跟投。

三是扎实推进财政科研经费管理机制改革。深化财政科技经费分配使用机制改革,支持崂山实验室、山东产业技术研究院(青岛)经费使用“包干制+负面清单”改革,在此基础上,持续扩大试点范围,对自然科技基金青年专项、科技惠民专项中生命健康类研发项目,探索实施包干制试点,优化完善政策设计,赋予其更大的资金使用自主权。统筹资金支持设立青岛市自然科学基金,支持加强应用基础研究和科技前沿探索,培养基础研究领域青年人才队伍,激发创新活力。

强化财金协同联动,凝聚新质生产力发展合力

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离不开资本助力,青岛市财政局以政府引导基金为抓手,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带动社会资本加大对新兴产业、未来产业的支持力度,为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注入“源头活水”。

一是优化完善政策制度。印发《青岛市政府引导基金管理办法》,通过加大引导基金奖励让利力度、扩大返投认定标准降低返投倍数、放宽初创期企业标准、健全容错机制等一系列政策组合,提升政策吸引力,放大引导基金效能。建立政府引导基金绩效评价制度,实施政府引导基金差异化评价,对投资领域分散、不符合我市重点产业发展方向的基金,通过调整优化投向等方式提升效能;对政策效应不明显或募资、投资进度缓慢的基金,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原则加快退出和资金收回;对业绩良好、产业发展带动效应强的基金,继续履行出资义务,优先支持后续合作。

二是构建“一产业一基金”体系。发挥政府引导基金参股基金、国有企业基金和各类社会化创投风投基金作用,围绕“10+1”创新型产业设立基金,集聚形成金融资本支持产业发展的全链条基金群,为企业提供全周期投资服务。优化“基金+”创投“生态圈”,高水平举办创投风投大会、政府引导基金大会等活动,架起资本与产业沟通桥梁,构建良好产融结合生态,塑造资本市场开放优势。截至目前,青岛市政府引导基金以191.3亿元认缴出资,撬动社会资本设立144支基金,认缴规模1459亿元,财政资金放大近8倍。参股基金累计投资青岛项目536个,投资额270亿元,其中,投向种子期、初创期、早中期项目及科技型、创新型项目占比超过90%,支持17家企业成功上市,150家企业被评为独角兽、专精特新“小巨人”、瞪羚、隐形冠军等。

三是大力引入长期资本、耐心资本。加强与中央、省基金联动,争取与国家级大基金、省级引导基金及央企、省属国企等合作设立基金,其中,15支基金与国家级大基金合作,32支基金与省级引导基金合作,共吸引资金超130亿元,重点支持前沿科技领域和产业链关键环节。瞄准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综合运用引导基金参股母子基金投资、国有企业自有资金直接投资、银行等金融机构提供贷款的“母子基金+项目直投+间接融资”多位一体投融资模式,为企业提供多元化资金支持,服务科技创新。抢抓金融资产投资公司(金融AIC)扩大股权投资试点机遇,推动市政府引导基金在全国18个城市中率先实现与5家金融AIC全部签约合作,拟在我市设立总规模152亿元的8支基金,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经济转型升级提供支撑。

下步,青岛市财政局将加强统筹、加快推进各项政策举措,提高财政赋能的精准性、协同性和有效性,推动形成政策合力。一是统筹好各类资金、资产、资源,综合运用基金引导、拨投结合、融资增信等方式,精准提供靶向支持。二是优化政策兑现方式和流程,推动政策“即申即享”“免申即享”“直达快享”。三是持续深化政企联动、财税联动、财金联动,促进各方面政策形成组合效应、叠加效应、乘数效应。四是强化绩效管理,定期对政策执行情况进行评估,对执行效果不佳的政策及时予以调整或退出,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来源:青岛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

编辑:李延

版权声明:全国基层党建网所提供的文章、图片等内容为本网原创、作者来稿、网友分享或互联网整理而来,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zgdj1921@163.com,我们将在3日内进行处理。

财政赋能向“新”求“质” 加力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
保存到手机,可分享给其它人。
底部横幅图片

登录

📱
请输入您的手机号码。
🗝️
频道合作

申请城市频道

欢迎申请开通城市频道,即享千万流量分享传递党的声音,展示党建成果。

了解详情

全国基层党建网

北京市石景山区京原路8号新华社第二工作区

联系电话:010-68630010

电子信箱:zgdj192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