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基层党建网——全国性党建工作学习交流、信息资源发布的基层党建新闻门户网
滚动新闻

综合报道

全国首创!青岛立法推动品牌建设将于2025年5月1日起正式施行

浏览:75526 次 发布时间:2025-04-15 16:28

本网青岛讯 (通讯员 苗大政)近期,青岛市出台了《青岛市品牌建设促进条例》,这是全国首部品牌建设领域的地方立法,对提升品牌建设法治化水平、持续擦亮青岛“品牌之都”形象具有重要意义。4月15日,青岛市政府新闻办召开政策例行吹风会,介绍《青岛市品牌建设促进条例》有关情况,青岛市市场监管局局长张咏雁,青岛市司法局党委委员、副局长傅强,青岛市市场监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韩林科出席吹风会并回答记者提问。

发布会现场

《青岛市品牌建设促进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已经青岛市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并经山东省人大常委会批准,将于2025年5月1日起正式施行。《条例》是全国首部品牌建设领域的地方立法,为推动青岛市品牌建设促进工作,激发“品牌之都”创新活力,塑强高质量发展新优势,提供了有力的法治保障。下面就《条例》有关情况作简要介绍。

出台背景

品牌代表着城市的实力和形象。青岛作为在全国率先提出并实施品牌战略的城市,开创了“品牌产品-品牌企业-品牌产业-品牌经济-品牌城市”的发展道路,在全国首个以人大行使重大事项决定权的形式设立了品牌日,青岛市政府先后出台《关于加快以品牌建设引领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和《关于实施“青岛优品”工程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等文件,将品牌建设上升到城市发展战略的高度,青岛市品牌总量位居全国同类城市前列,品牌影响力稳步提升,对经济发展的推动引领作用日益增强。为进一步推动青岛市品牌建设促进工作,持续擦亮青岛“品牌之都”形象,在全国率先探索品牌立法,发挥法治固根本、利长远的作用,把品牌建设纳入法治化轨道。

制定过程

在青岛市人大常委会的指导下,青岛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会同市司法、发改、工信、农业农村等部门启动立法调研,全面梳理研究品牌建设相关法律政策,先后赴先进城市、品牌企业、科研机构等广泛深入调研,明确了立法思路和原则。2023年,《条例》列入地方性法规立法计划。2024年9月,《条例(送审稿)》通过市政府常务会研究,并提请市人大常委会审议。青岛市人大常委会分别对《条例》进行了两次审议,2025年2月26日市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提报山东省人大常委会批准。2025年3月20日,山东省人大常委会审查批准。同日,青岛市人大常委会予以公开发布,自2025年5月1日起正式施行。

主要内容

作为全国首创的品牌建设促进地方立法,《条例》立足青岛市实际,坚持质量战略、品牌战略,以质量第一、创新引领为原则,打造有序推进、持续发展的品牌建设促进格局。《条例》共四章38条,主要内容有:

(一)聚焦经济领域,增强立法保障的针对性。品牌涉及经济、社会、人文等不同领域,经济领域作为品牌建设的“主战场”,《条例》对经济领域的品牌培育、提升以及相关扶持、保障作出明确规定。明确品牌包括产品(服务)品牌、企业品牌、产业品牌、区域品牌等,并针对不同种类品牌的特点,具体细化了品牌建设的责任主体、目标措施等。

(二)健全工作机制,形成品牌共建共促合力。《条例》明确应发挥各类经营主体的作用,构建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共建格局。同时,市、区(市)人民政府应将品牌建设作为质量强市的重要内容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加强对品牌建设工作的领导,建立健全质量和品牌建设工作协调机制,整合优化品牌建设资源,协调解决重大问题。明确市场监管部门负责品牌建设工作的统筹推进,发改、工信、住建、农业农村、海洋发展、商务、文旅等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开展相关领域的品牌建设促进工作。

(三)激发经营主体活力,推动品牌培育提升。品牌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体现,企业是品牌建设的主体。《条例》注重统筹好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的关系,着重激发经营主体的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一是鼓励经营主体发挥主体作用。制定品牌战略规划,加大品牌建设投入,建立品牌培育管理体系,培育具有市场竞争优势的产品(服务)品牌、企业品牌。二是建立品牌梯次培育工作机制。聚焦本地优势产业和特色经济,培育多层次、递进式的品牌梯队。三是推进全域品牌化。针对农业、制造业、建筑业、服务业、旅游业等不同领域,明确品牌培育的目标和制度措施。四是注重文化赋能。挖掘非遗、海洋文化等特色资源,提升品牌文化附加值。发挥老字号、地理标志对于品牌提升的推动作用,建立健全老字号保护传承和创新发展机制,加强地理标志运用、保护和管理。五是推进区域品牌建设。以“青岛优品”为核心,建立完善区域品牌使用、监测、保护、退出等机制,推动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并依托上合示范区、青岛自贸片区等平台,推动品牌“走出去”。

(四)实施全方位政策支持,优化品牌发展环境。《条例》从经费保障、金融支持、基础支撑、人才保障、品牌保护等方面作出了全面系统的规定。一是加强资金和金融支持。统筹用好相关资金,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品牌建设,建立品牌增信融资制度,鼓励金融机构将品牌价值纳入企业信用指标体系和授信参考因素,加强融资支持。二是加强基础支撑。推动建设计量、标准、认证认可、检验检测等质量基础设施,推进品牌数字化管理平台建设,支持专业服务机构发展,为经营主体提供“一站式”服务。三是加强人才保障。支持经营主体引进和培养品牌人才,鼓励市、区(市)将品牌人才纳入相关专业人才序列,并在落户、住房等方面给予支持。四是加强品牌信用体系建设。建立品牌信用信息收集和公开公示制度,健全对经营主体的品牌信用激励和分类管理。五是建立行政保护与司法保护相衔接的品牌保护体系。依法查处侵犯知识产权、不正当竞争、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等违法行为,组织相关部门建立联合执法机制,推进品牌保护的快速响应和协同协作。

《条例》将于2025年5月1日起正式施行,下步关键是抓好贯彻实施。希望通过市场主导、政府推动、行业自律、社会参与,共同推动青岛市品牌建设再上新台阶,全面促进青岛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来源:青岛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

编辑:李延

版权声明:全国基层党建网所提供的文章、图片等内容为本网原创、作者来稿、网友分享或互联网整理而来,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zgdj1921@163.com,我们将在3日内进行处理。

全国首创!青岛立法推动品牌建设将于2025年5月1日起正式施行
保存到手机,可分享给其它人。
底部横幅图片

登录

📱
请输入您的手机号码。
🗝️
频道合作

申请城市频道

欢迎申请开通城市频道,即享千万流量分享传递党的声音,展示党建成果。

了解详情

全国基层党建网

北京市石景山区京原路8号新华社第二工作区

联系电话:010-68630010

电子信箱:zgdj192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