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大湾区讯(李艳霞 赵英凯)清明将至,慎终追远。在东莞这片热土上,一群身着老式军装、胸佩军功章的老兵步履铿锵,用四十余年的坚守与行动诠释着"老兵不老,军魂永在"的铮铮誓言。3月26日上午,由梁景棠、曾旭棠、邓海俦、黄柱林、王惠权等参战老兵发起,全体东莞1978年入伍的(桂林)参战老兵及其子女共同参与的"清明祭英烈·传承爱国志"主题活动正式启动,以此向为祖国献身的英烈致以最深切的缅怀,向新时代国防事业传递老兵群体的赤子情怀。
四十载步履不停 以热血续写双拥篇章
1979年边境作战的硝烟散去,但战火淬炼的信仰始终在老兵心中燃烧。自上世纪80年代起,这群从战场归来的战士脱下军装却未褪本色,主动扛起爱国拥军的使命大旗。四十余年间,他们以"参战老兵永远听党话、跟党走"为行动纲领,在东莞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策划举办《忆军旅,唱和谐》《铁血穿插》《军旗在心中飘扬》等近20场主题教育活动,将战火记忆转化为爱国教育的生动教材,累计辐射军民逾万人次。
参战老兵梁景棠同战友慰问烈士父母
从珠影乐团奏响红色音乐会慰问东莞78(桂林)参战老兵,他们每年慰问烈士父母、多次到西南边境拜祭烈士、慰问边防部队、慰问驻港部队和东莞驻军部队、推动组建东莞市爱国拥军促进会,这群平均年龄逾七旬的老兵用脚步丈量责任,以行动践行承诺。"我们这一代人最懂和平的分量。"参战老兵代表黄柱林动情说道,"只要还能走得动,就要让年轻一代知道:红旗为什么这样红,江山为什么这样稳。"
两代人接力传承 让军魂在血脉中奔涌
在这场跨越四十年的爱国拥军长跑中,老兵子女的身影逐渐从追随者成长为生力军。在《木棉军旗红,传承在行动》《热血战南疆,赤诚洒莞邑》等主题活动中,"战二代"们通过整理父辈口述史、创作军旅题材文艺作品、组织青少年国防夏令营等方式,让红色基因焕发时代新韵。他们表示;"父辈用生命守护国土,我们要用一生传承精神,这是对英烈最好的告慰。"
初心如磐再出发 谱写新时代老兵答卷
站在爱国拥军事业新起点,这群鬓发斑白的老兵依然目光如炬。他们发起"红色记忆工程",将战场文物、手写战地日记转化史料、展馆,为国防教育提供最珍贵的红色记忆。更以"军地连心桥"身份持续开展"功臣关爱行动",构建起覆盖全市的困难老兵帮扶网络。
"他们是用一生践行誓言的真英雄!"东莞市双拥工作领导小组负责人评价道,东莞连续九次荣膺"全国双拥模范城",这份荣誉里凝结着参战老兵群体数十年如一日的奉献。清明雨落,木棉正红。当《共和国的旗帜上有我们血染的风采》的旋律再次在东莞大地响起,这群永远的老兵,仍在用忠诚与热血续写着属于这个时代的英雄史诗。
(报审:张 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