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基层党建网——全国性党建工作学习交流、信息资源发布的基层党建新闻门户网
滚动新闻

综合报道

甘肃定西:“一区三地”强引领 “五比五看”促发展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县域经济新篇章

浏览:83753 次 发布时间:2025-03-18 15:29

图|甘肃省人民政府新闻发布会现场 臧秀娟摄

本网甘肃讯(臧秀娟)从3月18日上午甘肃省政府新闻发布会了解到,近年来,定西市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总书记视察甘肃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紧盯加力建设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样板区、全国马铃薯全产业链发展高地、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示范地、特色鲜明的陇中工业集聚地“一区三地”发展定位,以“三抓三促”行动为牵引,坚持高质量追赶发展不动摇,深入实施经济发展比增长看变化、重难工作比攻坚看效果、巩固成果比产业看收入、社会治理比安全看稳定、班子干部比团结看作风“五比五看”行动,先后13次荣获省委、省政府“进步奖”“贡献奖”,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稳中有进、稳健有力的良好势头。

定西市委常委、市人民政府常务副市长

发布会上,定西市副市长张强从农业、工业、城市服务、文旅融合、聚焦生态五个方面重点讲述聚焦“一区三地”发展的定位。聚焦农业优先型,全力夯实基础、筑牢产业基本盘。定西是传统农业大市,7个县区中有6个县是农业优先型。我们把稳定增加群众收入、提高生活品质作为工作重点,持续巩固提升“三保障”水平,牢牢守住了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我们坚决扛起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政治责任,7县区都创建为省级高效节水灌溉农业示范县,粮播面积和粮食总产量稳居全省“双第一”。聚焦工业主导型,推动拓存创增、力求工业大突破。紧盯建设特色鲜明的陇中工业集聚地,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持之以恒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提高到18.3%,去年我市被省政府评为工业经济稳增长突出贡献地区。聚焦城市服务型,健全服务体系、加快培育新动能。借助“一带一路”最大机遇和“一核三带”政策平台,加快推动城市功能优化与品质提升,不断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接续开展“冬日无闲·大抓项目”“奋战黄金季·全力攻项目”行动,2021年以来实施500万元以上重大项目2060个,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两位数以上、达到了14%,一大批重大交通水利项目建成投用,县县通高速的美好愿景成为现实,200万定西儿女吃上了纯净甘甜的洮河水。就业、教育、医疗等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探索建立“群众急难愁盼一月一难题”常态化整治机制,解决了一大批群众密切关注的烦心事、难心事,托起了人民群众“稳稳的幸福”。聚焦文旅赋能型,致力文旅融合、打造区域引爆点。定西是中华民族黄河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举世闻名的马家窑文化命名地、天下李氏寻根祭祖地,自秦置陇西郡以来,有近2300年的历史。定西市坚持用好这些历史文化资源,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用文旅产业融合促进县域经济提档升级。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6家,全力打造环定西U形精品旅游线路,渭源、临洮、漳县成功创建为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定西市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深入落实国家“黄河”战略、“双碳”战略,大力实施“绿满陇中”行动,持续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2024年底,全市林草覆盖率达到42%,陇中大地生态底色更加靓丽。我们大力实施生态及地质灾害避险搬迁,让9316户3.4万群众实现了安居梦。主动承接黄河上游生态功能带建设任务,在全省率先编制完成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谋划实施项目580个、完成投资365亿元,每年治理水土流失面积520平方公里以上,水土保持率达到68%,通渭县南河川小流域生态产品价值转化成为全省首单成功交易的水土保持生态产品。

发挥区域优势助推乡村振兴 ,促进农民增收

安定区委副书记、区长杨康在回答记者提问讲,马铃薯是定西的一张特色“名片”,安定区作为全国最适宜马铃薯种植的主产区之一,多年来,我们发挥地域优势,把马铃薯产业作为促进农民增收、助推乡村振兴、壮大县域经济的主导产业,坚持以工业化思维,以良种繁育和精深加工为重点方向,推动马铃薯产业全链条升级、全环节升值,目前马铃薯全产业链产值达75亿元,预计2030年达到175亿元以上。

主要是突出良种提质,突出种植提标,突出加工提能。突出品牌提升。将紧紧围绕省市关于加力建设“全国马铃薯全产业链发展高地”的目标要求,大力实施种薯、基地、产量、加工、仓储“倍增计划”,持续推进马铃薯新品种选育、标准化种植、主食化加工、品牌化营销全链升级,把安定区打造为全国马铃薯种薯育繁推一体化核心基地、绿色标准化种植基地和加工示范基地,实现马铃薯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

党建引领提升城市治理服务水平

据了解,近年来,渭源县深入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城市面貌焕然一新,人民生活品质明显提升,并成功创建为省级文明县、省级卫生城市和省级园林县城。渭源县在提升城市品味上多举措,以打造“宜居、宜业、韧性、智慧”城市为目标,大力实施城市更新行动,重点从四个维度系统提升城市品质。渭源县委副书记、县长康建国讲,我们深入践行总书记“城市治理要像绣花一样精细”的重要指示精神,依托制度创新与智慧化手段双轮驱动,构建“党建引领+城市大脑+社区微脑”体系,深化“五治”融合模式,创新社区党建微网格基层治理机制,开发“渭民解忧”小程序,形成“民呼我为、闭环销号”的高效服务链条;建立智慧城市调度中心,打造智慧供热、智慧停车等十大数字孪生系统,推动部门数据共享、流程再造,实现“一屏观全域、一网管全城”的精细化管理。

抢抓机遇打造千亿元中医药产业链

定西市是全国重要的道地中药材主产区,素有“千年药乡”“天然药库”之美誉。截至2024年底,全市中医药全产业链规模达到507亿元,占全省的53.5%。在种植方面,建成了国家药用植物种质资源库甘肃库,通过实施百亩种子、千亩种苗和万亩绿色标准化示范基地“百千万工程”,2024年新建GAP基地9.7万亩、种子种苗繁育基地20.76万亩,中药材种植总面积235万亩,标准化种植率达到84%,中药材种植业收入占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的20%以上,主产区达60%以上。全市拥有5个驰名商标,陇西县被授予全国中药材“三无一全”基地建设示范县。在招商引资方面,依托药博会等平台,加大产业链招商力度,引进国药集团、广药集团、华润三九、奇正藏药、山东天成药业等32家头部企业在定西投资建厂。

定西市中医药产业发展局局长曾爱军讲,近年来,我们挖掘资源优势,抢抓战略机遇,成功被批复为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试验区,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正在加快建设“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样板区”,着力构建中药材标准化种植体系、精深化加工体系、专业化市场体系、服务保障体系和国际化发展体系“五大体系”,重点实施“十大工程”,即中药材种质资源保护工程、中药材GAP监督实施示范工程、中药材产地加工增量工程、中医药现代制药突破工程、中药材战略储备基地建设工程、中药材市场交易转型工程、中医药优质资源扩容工程、中医药文旅康养融合工程、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工程、中医药未来产业探索工程,打造千亿元产业链。

张强讲,当前的定西正处在蓄势发力、追赶进位的关键阶段。将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抢抓新时代推动西部大开发等重大战略机遇,聚焦“一区三地”发展定位,纵深推进“三抓三促”“五比五看”行动,夯基培优,勇毅前行,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定西篇章。

版权声明:全国基层党建网所提供的文章、图片等内容为本网原创、作者来稿、网友分享或互联网整理而来,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zgdj1921@163.com,我们将在3日内进行处理。

甘肃定西:“一区三地”强引领 “五比五看”促发展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县域经济新篇章
保存到手机,可分享给其它人。
底部横幅图片

登录

📱
请输入您的手机号码。
🗝️
频道合作

申请城市频道

欢迎申请开通城市频道,即享千万流量分享传递党的声音,展示党建成果。

了解详情

全国基层党建网

北京市石景山区京原路8号新华社第二工作区

联系电话:010-68630010

电子信箱:zgdj192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