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农业大学校级重点团队“乡野知行社”实践团队成员前往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科尔沁右翼前旗巴日嘎斯台乡,对其团委书记进行了深入采访。
2019年,王俊博毕业于内蒙古医科大学,之后以选调生的身份来到巴日嘎斯台乡。作为扎根北疆基层的青年干部,他刚下乡的时候,面对周遭的恶劣环境也曾感到困惑与迷茫,通过不断熟悉乡村,他逐渐静下心来,开始感受子女共存的风土文化,结交质朴勤劳的农民群众,找寻当地的优势资源。
兴安盟农村的第一粒红色种子在巴日嘎斯台乡生根发芽,一群满腔热血的马克思主义信仰者于1946年在这里秘密建立了兴安农村第一个党支部。基于此王俊博着重做的第一件事便是“坚持为党育人,强化全乡青年思想政治引领”。通过乡里的红色资源,他选拔组建了“青年红色讲解员”和“红领巾讲解员”两支青少年队伍,到目前已经完成了872批3万余人次的讲解任务。
王俊博自编自导自演,结合当地红色故事,全乡共同打造了革命历史情境话剧《半扇门板》,通过“实地参观+沉浸观演+深入研学”模式,人们身临其境,深刻体会到了浓浓的红色爱国精神。这部剧上演了100余场,观众达5万余人次,为当地乃至兴安盟掀起了红色文化积极传播的浪潮。
同时在扶贫入户时王俊博看到贫困家庭中的孩子们对知识的渴望和外界事物的好奇,他筹集资源,启动了“圆梦微心愿行动,创建爱心基地并同步成立爱心基金,到目前已有300余名志愿者参与,为130名孩子实现微心愿。
之后,他开始探索如何能更好的服务带动群众。在乡党委领导下,成立巴日嘎斯台乡乡土人才孵化中心,充分依托党赋予的资源和渠道,为青年提供实实在在的帮助。全乡226名青年农牧民以党员方向、致富带头人方向、村级后备干部方向“三位一体”进行集中培养。培养模式采取政治集中授课、现场观摩教学、分类实践锻炼三种培养模式,培养出了一批政治立场坚定、工作表现突出、群众基础坚实、服务意识强烈的青年党员及本土创业带富人才,为全乡加快推进乡村振兴提供了重要人才支撑。
近年来,在他的带领下,通过全乡的不断努力,巴日嘎斯台乡团委荣获全国五四红旗团委称号。他说“时代赋予我们机会,同时赋予我们使命,在巴乡落地我就眼在这里生根,在这里生根我就要在这里绽放!千方百计为青年办实事、解难事,为建设靓丽内蒙古、共圆伟大中国梦贡献青春力量!”
在本次采访中,我们深刻认识到,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年轻力量越聚越多,他们风华正茂,满怀激情,扎根一线,为民服务。相信在他们的带领下,乡村会稳步前行,迎接美好未来。(通讯员 喻正焜 李格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