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各类新兴媒体传播形式层出不穷、花样百出,各地各部门也越来越重视宣传工作,不仅把宣传当作一项重要工作,更当作展现工作质量的门面。围绕新媒体时代如何做好宣传工作,作为基层宣传工作者,我也有一些基层宣传工作的“小妙招”。
具备“赶考”意识,把岗位当做“考场”。“话不在多而在精,文字不在多而在新”。新闻宣传工作的出发点在“新”、落脚点在“闻”,“新”就是要把准宣传工作的最佳时机,抢占新闻宣传舆论制高点。基层宣传工作者要具备“赶考”意识,在坚持客观公正、实事求是、真实准确、精准全面的前提下,不断提升发现力、洞察力、捕捉力等自身综合素质,提前对宣传事件的前、中、后进行一次研究分析,认真研判和决策何时、何地、采取何种方式进行宣传,做好宣传工作的策划方案。要坚持把岗位当做“考场”,聚焦关键词,突出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六要素,把握好宣传工作的最佳时机,坚决迅速发声、有效报道,及时抢占宣传舆论话语权和主动权。
具备“界限”意识,把职责当做“使命”。“衰为盛之终,盛为衰之始”。如何才能“适度”而“不过度”,这是新闻宣传工作的最难把握的分寸和界限问题。基层宣传工作者要“躬身入局”,在认真学习宣传工作的各项规章制度的基础上,通过在学习实践中持之以恒向“师傅”、同事、记者、编辑等请教学习,不断积累探索形成自身的工作和写作经验。要把职责当做“使命”,在熟练掌握各项写作技巧的基础上,学会“注意分寸”、“掌握火候”、“适可而止”、“过犹不及”,把握好新闻宣传应该宣传到什么程度、什么应该强化报道等问题,切实做到“适度”而“不过度”、过犹不及、执持盈满。
具备“群众”意识,把写作当作“舞台”。“离开光源越远影子越淡,离开生活越远笔头越空”。宣传工作本质上就是群众工作,让群众阅读。基层宣传工作者要具备“群众”意识,立足“小切口”反映“大变化”、“小民生”反映“大民生”,结合真实性、客观性和艺术性要求,主动与群众站在一起、想在一起、干在一起,让宣传稿件贴近工作、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从严从实自觉践行群众路线。要注重培养写作兴趣,变“被动写作”为“主动写作”,把写作当作“舞台”、把文字当做“表演”,通过用群众语言、群众故事反映群众心声,采取生活化、亲民性的写作手法,把群众关心事和关切事以文字形式进行呈现,推动宣传工作更具人性化、更有人情味、更能赢得人心。 (云南省临沧市临翔区圈内乡 夏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