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以中央八项规定为引领,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为基层作风建设锚定方向。基层干部作风的转变,既是政策落实的“风向标”,也是密切党群关系的“黏合剂”。从整治不正之风到深化民生领域治理,从精简文风会风到强化调研实效,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已成为推动基层治理的破题密码,推动党风政风持续向好,为基层发展注入持久动力。
对标八项规定,以务实作风夯实基层治理根基。中央八项规定明确要求“改进调查研究”“精简会议活动”,为基层工作提供了行动指南。当前,“坐着车子转,隔着玻璃看”的调研和“注水空谈”的会议显著减少,取而代之的是干部深入一线、直面问题的务实作风。通过“减形式”与“增实效”的工作方法,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基层决策的科学性和精准性显著提升,基层质量正从程序导向向问题导向深入变革。同时,会议流程的精简和内容的聚焦,让基层干部从“文山会海”中解放出来,将更多精力投入抓落实、办实事中。这场作风之变,正转化为推动基层发展的强劲引擎,也是党群同心谋发展的生动实践。
健全激励机制,以担当作为激发基层内生动力。“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基层干部身处服务群众的最前沿,既需担当作为,亦需制度护航。中央八项规定强调“厉行勤俭节约”,不仅遏制了过去资源不当使用的“跑冒滴漏”,更催生出“把钢用在刀刃上”的治理智慧。通过建立容错纠错机制,为担当者撑起敢为人先的制度护盾;通过完善考核评价体系,“群众口碑金秤砣”的实绩导向有效调动了干部队伍的积极性。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既为干部履职划清了“不可为”的纪律红线,更拓展了“主动为”的担当空间,当考核指标从台账厚度转向“民生温度”,基层干部自然会走出文山会海的迷宫,投身破解群众难题的实考战场。
坚守清廉本色,以亲清关系筑牢党群连心桥。“亲”“清”二字是基层干部与群众相处的核心准则。中央八项规定剑指“四风”顽疾,为基层干部划定了行为边界。通过强化廉政教育、规范权力运行,基层干部在服务群众中更加注重公私分明、坦荡真诚。阳光透明的政务公开机制,让惠民政策落实全程可追溯,有效压缩了权力寻租的“灰色缝隙”;常态化民情直通机制的建立,则架起了民意上达的“高速路”,进一步拉近了干群距离。这种“清”的制度约束与“亲”的情感交融,在实践中淬炼出新型干群关系,当“一杯清茶话桑麻”取代“推杯换盏拉关系”,基层政治生态便如荷塘涤净,自显风清气正
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新征程上,基层治理效能的提升,离不开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持续深化。从破除形式主义到遏制“微腐败”,从优化制度设计到厚植为民情怀,每一项改进都是对群众期待的积极回应。唯有以“滴水穿石”的韧劲,将作风建设融入基层治理毛细血管,方能真正破除“末梢梗阻”,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筑牢基层基石。
(弥渡县红岩镇党委基层党建办主任 张如芝)